打坐365欢迎您!
打坐365
7*24小时服务热线:
打坐修行者家园
打坐资料

详解打坐如何入定、住定、出定

作者:打坐365 日期:2019-02-15 人气:4318

当感觉到身体逐渐、逐渐消失;接着感到自己的呼吸逐渐由粗变细了。

接下来感觉到自己的念头逐渐、逐渐减少,没有了。

在这种情况下即是进入定中了。死亡的过程和入定是一样的。


怎样出定的呢?

通常是在入定前动一个念头,告诉自己入定多久(如要入定几个小时或几天)。

那么时间一到,自然而然会出定。如果入定前,没动念头,即没把出定的时间输进去,又无外人引出,自己很难出定。

有极个别的人,在入定前没有暗示自己入定的时间,他很难出定。必须要别人来帮助出定。

中国有一种弹指的方法,同修看到对方入定出不来了,就在他的耳边三弹指叫出定。

后来发明了引磬,“引磬”,顾名思义,就是从深禅定中把人唤醒引出而使用的磬。

你们现在可以通过一种想象力,来想象一下入定的过程:先想着自己的身体空掉了,接着呼吸由粗变细,渐渐没有了,念头也没有了。

只有灵明的觉知存在。

出定和入定的感受恰恰相反。

首先忽然感受到自己的身体渐渐存在了,再感受到自己有呼吸了,再下来就是感到有念头了,接着会分析,会判断了。

当这三种现象一出现,眼睛一睁开,发现自己又存在了。



为什么有的人不知道怎么突然入定了,也不知道怎么突然出定了?


这种情况静坐的人经常出现。


打坐过程中突然空掉了,刚知道空掉了,又突然没有了(即恢复了身体、呼吸、念头)!不知道自己怎么进去的,也不知道怎么出来的。


佛门里经常让参一个话头:问自己是从哪里来?


如果你知道了自己从哪里来,就会知道将来到哪里去。之所以不知道将来到哪里去,就是因为不知道从哪里来。


你入定把握好以后,自然会知道怎么出定。


在最初阶段,通常只在定中住十分钟,就赶快出定,再入定十分钟。


这样出—入—出—入,反复十几次,几十次之后,你自然会掌握入定、出定的技巧。


一般人不知道方法,在定中住几个小时,被外界的人把他突然唤醒后,又入不了定。因为在定中住得太久了,所以把怎么入定给忘掉了。


平常人在梦中也会入定,只是不知道这是在修行。


比如你从梦中醒来,身体没动,不知不觉又睡着了,接着做梦。如果动了,翻了个身,就很难接着做刚才的梦。


入定、出定和做梦是一样的。


如果你会修行,你可以在睡梦中训练自己(梦中一样可以成就),时间久了就会入定、出定。


有些人是先天带来的,有一点清晰,知道自己怎么入睡,怎么醒来的。


就像大家早晨慢慢醒来时,前几秒感觉不到自己身体的存在和呼吸的存在,只有微细的念头存在。


慢慢才感受到身体的存在、呼吸的存在,念头出现。就要翻身了。


你们会问,身体这关没过,腿疼能不能入定?


身体这关未过,一样可以入定!既然在睡梦中能入定,就没有理由不能入定。因为能睡就能入定。


只是有一点区别,身体气脉没打通的人,出定后会全身疼痛。


在入定的时候是由重到轻,逐渐消失,所以感受不到疼痛。而出定时是由细到粗,进一步感受到身体的存在,所以出定后身体会疼。

3


为什么说掌握了入定、住定、出定的修行人,他就掌握了生死?这句话是绝对正确的。


因为入定过程与死亡过程一样。当一个人住在定中时,他的神识走了。同样,当一个人死亡以后,他的神识也走掉了。


学佛的人都知道,有个词语叫“中阴身”。


什么叫中阴身呢?


离开这个身体,还未进入那个身体,中间的这个东西就叫中阴身。对于能把握的人,不叫“中阴身”了。


叫什么呢?古、今、中、外给它起了不计其数的名字。各教、各派都有不同的叫法。


最通俗的叫法是“灵魂”,虽然佛教不承认有“灵魂”,但有另外的名称。


入定又分成四个层次: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的定。


前面的三禅,都还有身体存在,喜悦存在。


初禅,是把身体空掉了,如在打坐的过程中,经常感受不到自身存在,只有呼吸、杂念存在,说明已入初禅。


随着功夫的加深,杂念少了,呼吸减弱了,进一步不存在了,说明你已进入二禅;再接下来,一点微细的念头也没有了,可知自己已进入三禅。


在三禅里面,身心会产生许多反应。


通常最明显的反应是有喜、有乐。


“喜”是心理反应,“乐”是生理反应。在三禅里面能入定的人,从外边的生理现象看,即便是80岁的人,他身体的柔软度也和小孩子一样。


绝对不会僵硬。因为四加行的第一加行(暖相)出现了。人之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,身体渐渐发硬,就是因为暖相渐渐没有了。


为什么小孩子冬天睡在大人的怀里,会使你感到暖融融的,像一团火,为什么大人没有这种现象,就是因为小孩子的暖相还存在。


当我们出现暖相后,身上的筋才会变得柔软。为什么小孩子摔一跤,爬起来就走,老人一摔倒就容易筋断骨折,几个月都爬不起来。


越是硬的东西,摔在地上越容易受伤。越是软的东西越不容易受伤。


庄子说过:“会道者虽跌扑而不伤”。


如果坐禅坐得比较好,手脚会是暖融融的。如果下座的时候手脚还是冰凉,说明身体的这股力量还没有苏醒。


二禅明显的一个反应是怕周围的声音。


对周围的声音特别敏感。因为当一个人的呼吸由粗变细的时候,连自己的心跳、血液流动的声音,都能听到。


这种内在的安静度,比外在更安静。


所以对外面的声音特别敏感。之所以有的人你大声喊他都听不见,就是因为他头脑很复杂,内在很乱。


当一个人接近二禅的时候,你喊他的时候,不需要大声喊,只要轻声一叫,他就能听见。


因为他身心宁静度的磁场平方延伸的非常广大,甚至把对方包容进去,所以轻轻一叫,他就能听到。


如果内在的宁静度根本还没有产生,声音即使响到你耳边,也听不见。


当处在三禅时,反应最明显的是不愿意考虑问题。也就是念头很难产生。


这时动一个念头,会感到身心特别累。这时也会有念头,但是自自然然产生的,不是刻意去想的。


因为起心动念需要一股力量,心念不起,意味着这股力量处在定中(气定神闲)。为什么我们打坐一个小时会感到很疲劳?


就想躺下休息,伸伸懒腰?而有的人疲劳的时候需要打坐,坐上一个小时感到很轻松。


因为前者打坐的时候,身心绷得紧紧的,意味着打坐是身心工作了一个小时,极度想下座休息。


而后者是放松了,能在这一个小时中得到休息。前者是高度运动,后者是处在高质量的休息状态里。


为什么古人修行好的,一天睡一个小时,精力就很充沛了。


因为他在这一个小时中,身体的阴、阳合二为一。


清定上师几乎每年冬天都到深圳来度过。1996年我亲近过他一次,他的两个侍者告诉我说,上师每天晚上打个盹,就休息好了。


打个盹20分钟,其余23个半小时都在工作。当时我不理解,只是相信。通过这几年的努力,才理解了。


当前面的三禅结束后,进入四禅,已关闭了六根,尽了受、想、行、识,唯有灵明的觉知存在。


这个“知”,不是故意生起的,是自然存在的“知”。即心经中的“照”。


因为已成为一面镜子。当你来到镜子面前,你是什么样子,会清清楚楚地显现。之所以看不清对方,是自己未修炼成一面镜子。


如果有一天修成镜子,你会完全看清来到你面前的人,是属于哪种类型的人。因为你是一面没有色彩的镜子,你会完全还他本来面目。


佛教中的“四禅”,实际上是所有教派走的一条路。


这是和其他教派共有的修法。在佛教未出现之前,印度教、瑜伽术,都描绘过“四禅八定”的反应,和后来释迦佛描绘的是一样的。


因为不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,古人还是今人,身心都没有多大变化。现在人修炼,同样要经过四禅八定。


你们会问:怎么入定?


如果你没有把身体呼吸、思想调好,是没有办法入定的。


住在一禅,要把身体姿势调好;二禅,把呼吸调好;三禅,把自己的思想念头调好。


现在的人都不知道如何调身、调息、调思想。所以不能入定。


有的人通过死坐多年,也能进入三禅,但不知怎么进去,所以也不知如何出来。


同样,住在定中,也不知自己是在定中。


打坐过了几个小时,出来后不知道这几个小时是怎么过去的。这几个小时中有了入定、住定、出定,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。


实际上入定、住定、出定,就是训练死亡。


因为入定、住定、出定的过程和死亡的过程一模一样。入睡、住睡、出睡也是一样道理。(这里指的是圣人的睡)


问:入定以后知道自己在哪里吗?


师:真正的入定是知道自己在哪里的。


有的人入定后不知道自己在哪里,那是因为在入定的过程中,正念没有提起来。不过刚开始入定的人,头几次入定也是不知道自己在哪里的。


刚开始要入定10分钟,出来几分钟再进去10分钟,再出来,反复训练。


就如你们走进山洞,住10分钟,赶快出去,几分钟后再赶快进来,住10分钟再赶快出去……


如进来后住上几年,会忘了如何出去,再如何进来。


问:四禅八定是修行惟一的一条路吗?


师:四禅八定是共法,是各教派共同修炼的方法。四禅八定修完后,就开始分了。就是不共法了。


问:打坐时昏沉是怎么回事?怎么对治?


师:昏沉是一个过程。


有的人开始坐禅很清醒,后来昏沉,过后又很清醒。有的人越坐越昏沉,发展到打坐不打坐都昏沉!


这就是身体运转的规律。生理上的力量从下往上升,头就不缺氧,就不昏沉。从上往下行,头部缺氧,就会昏沉……


究竟要几个来回,因人而异。


我第一次去见空有和尚,带了一个“随身听”,他要听一听,问各个键都是干什么的。


他说:“你知不知道我们身体里面那么多开关,但只有一个总开关。所有的开关就是动一个念头就行了。”


所以身心开关,要比电视开关简单多了。


问:躺着能不能进入禅定?


师:可以。但功夫浅很容易睡着,功夫深可以。


印度、缅甸就有好多和尚用吉祥卧入定的。躺着入定,起码要前三禅修完才可以。


为什么古人都讲究打坐入定,而不用“打卧”?


因为打坐的姿势最符合生理,时间最持久,最容易入定。


为什么古人都不坐凳子,互相对面跪着或把腿一盘,下半身的能量不需要了,把能量直接往上逼,上到头上,所以头脑特别清醒!


腿消耗的能量是全身的3/5,盘起腿来有3/5的能量给了上身,供应上身受用。


子时上半身的阳气和下半身的阴气交会。放松的状态下,大约半个小时就和合完了。


子时,全身之气从四面八方汇集,汇合完后,又从中间往四面八方散去。


所以子时打坐容易出现很多境界。但功夫差时会影响身体(子时最好休息)。


“宝瓶气”练好,就产生“拙火定”,拙火定产生热量,传遍全身。


你们已经有的要打瞌睡了,你们不是想对治昏沉和打瞌睡吗?


吸一口气,沉入丹田,憋在那儿,不往外呼。氧气就会顺着中脉输给头脑。头脑有了氧气就不会打瞌睡了。


经常看到道友打坐不动、叫他听不见,就说这是“入定了,”究竟入定后听见声音为对,还是听不见声音为对呢?


对于这个问题讲一个故事,让你们去判断。出家剃头并不是释迦佛制定的。在佛出家前就有“沙门”,佛借用了这个词。


(上师讲了佛出家前游四门的故事)佛游四门,最后一门外,看见一位剃着光脑袋,穿着黄衣服的修行人。


问:你是什么人?


答:我是沙门。


问:沙门是什么意思?


答:出家修苦行的人。


问:为什么修苦行?


答:修内心的贪、嗔、痴,要出离,了脱生死。


这时悉达多太子眼睛一亮,问:修行就能了脱生死吗?认识到要了脱生死,唯有修道才能解除心中的疑惑


在其它三门外边遇到了老、病、死人后,一直在寻找了脱生死的方法。


见沙门后,回到家中一直闷闷不乐,想要出家。在悉达多没出家以前,印度教的出家人,都叫沙门。


其他教派只要离开社会,跑到山林里修苦行的都叫“沙门”。


佛陀出家后,同样学别的教派的作法,以及他的弟子,都是把头剃得光光的,称做沙门。


当时专门为佛剃头的尤婆离尊者,已证阿罗汉果。


他为佛剃头非常专注,从不敢打妄想,专注在佛的每一根头发上,和佛成为一体。有一次剃头时,佛说:你现在已经进入初禅。


继续剃头,佛这时也和尤婆离融为一体。佛又说:你现在已入二禅了。


优婆离听得清清楚楚,因二人成为一体,彼此能感受到。继续理发,佛又说:你这时已进入三禅。


尤婆离同样听得清清楚楚。


这个故事可以告诉我们,入定后能听到声音,并不是叫他听不见。也不是定身法,不能动也不能做事情。


现在可以想象佛和尤婆离当时的画面:一边工作、一边入定,彼此之间还在对话!有的人说入定以后什么都不知道。



这是不是一种定呢?这也是一种定,但不是我们修行人追求的定。


这种无知觉的定,是不正确的定。也即是“无记定”、“断灭定”。这样的定,入上十万年也不会开智慧!


通过尤婆离给佛剃头的故事,说明你只要一心一意做事,全神贯注在一件事上,就是禅、就是定!


禅门里有句话:“心境一体就是道!”


比如说你们切菜时,心集中在刀和菜上,一心一意地切菜,这就是禅,就是定!你们现在一心不乱地在听讲法,这也是在定中。


你做任何一件事,能把握住身心,全身心做一件事,就是在定中。


如果身坐在洞内,而心跑到外边去了,这就不叫定。


能达到身心都在洞内、一心不乱,即是禅、即是道。这么说来,修道入定就这么简单、这么容易?


可是“心境一体,”我们能保持多久呢?


你能保持10分钟,就是入定10分钟;保持一个小时,就是入定一个小时;保持一天,就是入定一天;天天如此,就是天天在定中。


实际上大家很难做到。


人在此,心在彼;人在做这件事,心跑到另外一件事情上。养成这种习惯后,修道就很困难。


所以说,你们在读书、诵经时,眼专注在文字上,心专注在意境上,就是禅定。


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入定。


在泰国的法相寺,吃饭就是一种修炼方法。全身心地投入到吃饭上,一顿饭可以吃好长时间。整个精力集中在牙齿、舌、食物上。


不像我们,一边吃饭,一边考虑问题,还在聊天,饭吃完了,问题也考虑完了。还觉得挺好,没浪费时间。



实际上,当你吃饭的时候没有用心品尝食物,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。


同时考虑问题,也不能专心去考虑。


如果说大家在砍柴、种地时,身心放松,思想集中在刀上,锄头上,和这些土地、柴、工具融为一体,(身、心、物合一)就是禅定。


为什么当我们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,不知道疲劳,做完后才感到疲劳?这也是在定中,因为太投入了。


太投入就是“道”。


出来后有了散乱心,于是疲劳也跟着出现。因为我们和任何一件事情融为一体时,身心高度集中,达到心境一体。


(“心”是自己,“境”是面对的事物)当心境一体的时候,六根是完全张开放松的。所以没有理由,听不到外面的声音。


为什么有的人打坐入定后,听不见外边的声音呢?那才是真正“心不在此”,心溜走掉了,所以发生在周围的声音他没有听到。


究竟入定需要多长时间呢?


并不是十分钟就是初禅,20分钟是二禅,30分钟是三禅。


每一层禅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,或者有一个明显的过渡时间,而是一念之间就可以走完四禅八定。


并不是说坐得时间越长,禅越高。


如未掌握技巧,坐多久也入不进去。古人讲“一念相应即是道”,也有讲“刹那间就相应。”因为心念的速度快得难以相信。


因为四禅有不同的征兆和特点,所谓有次第,那是对初学禅定的人来讲。对于一个成就了的阿罗汉来讲,四禅八定刹那间进去、出来。


佛经记载中有一个故事,说目犍连尊者去降伏一条狂龙,这条狂龙在当地整天兴风作浪,危害百姓。目犍连尊者的神通是非常了得的。


他化成小虫钻进龙的鼻子里,龙知道目犍连尊者来降伏他,它想通过呼气把尊者给甩出去。大家看过大象怎么往外喷水吗?


大象把鼻子插进水里,拔出来一喷水,喷好几米远。吸水非常快、喷的力量也非常大。


目犍连尊者就在龙吸气时,进入其鼻孔里,马上入了大定。


龙呼气时,他已入了三摩地,龙根本没办法把他喷出去。你们想想,吸、呼之间的时间多么短暂?目犍连尊者已入了三摩地。



入定是在一念之间,刹那间把所有的禅定给走完。


换句话说,如果狂龙想破坏目犍连尊者的身子,他同样可以知道,而且可以刹那间从三摩地中出来跑掉。


也就是我前天讲的,你们的腿未炼好,同样可以入定。


因为入定的速度是太快、太快了。通常盘腿半个小时没问题,半个小时能入多少次定?一分钟就可走完入、住、出定。


30分钟要经历多少次入定、住定、出定?


只不过大家没有用心去体会。


实际上你们现在都可以用身心来体会,当我们全身心高度放松后,首先感到身体不存在了(对声音反应特别敏锐),只有念头。


想走动也不能,因为身体没有了,无法走动,念头指挥不了身体。接着念头也没有了。再往下因人而异,有的人能听到心跳特别快;


有的人呼吸很困难(说明身体未过关,不能完全适应);


也有的人会感到身体升起来,消散了,只有意识存在、头存在,身体的其余部分都不存在了,睁开眼睛的时候,也感觉不到身体存在。


因为意识还未动,还处在定中。这时生起一个念头,身体才会动弹。


之所以大家认为入定那么困难,是因为不了解什么样的情况叫做入定。当走路的时候,不要养成考虑问题的习惯。


应全身放松,把思想全部投入到虚空中去,哪个地方也不要住。


如能这样,你不会感到在走路。有时产生一点妄想,会感到两只脚像踩在地毯上一样。一天走100里路没有问题。


也不会感到累。上次来的那个洛桑求杰胖活佛,经常一天走100公里轻而易举。实际这也不算什么。


但在如今,已很了不起了。他并没有感觉到自己在走路,有时问他走路有什么感觉?


他说就像踩在云端上一样。通常大家对圣者的体力那么充沛无法解释,实际上就因为他们“一心不乱”。如果你们做事一心不乱,也不会疲劳。


但从“一心不乱”中出来后,就会感到有点疲劳。


训练入定最好的方法,就是在走路的时候。


我个人就经常采用这种方法。掌握这个方法以后,做任何事情都能入定。拖地板、洗衣服,哪一样事情不能入定呢?


但我们养成了一种习惯,在拖地板、洗衣服的时候,都是在想问题,胡思乱想。因为无始劫来,没有人教我们利用擦地板、洗衣服来入定。


“禅油子”夜不倒单,盘腿能睡觉,必须全身放松才能睡着。但醒来后脖子会疼。


睡着了和入定是一模一样。



问:怎么走路(训练入定)?


师:走路的时候,思想哪个地方也不要放。“哗”一下子放开了。把心从身体中离开,抛到虚空中。


真正的无住,就是全住。


全住就是无住。把心放到整个虚空中,身体就像个机器人,只知道走,像一阵旋风一样地走。通过实践,慢慢训练,才能感受。


 跑香的时候,肩要沉下去,略伸颈(脖子略带一点点意识往上冲)。


两肩自然下垂,腰杆挺直,下巴稍微低一点点,身心必须高度放松,身心放松就容易空掉。


要训练,实践,要去体会呀!不然整天傻乎乎的坐在这里,什么时候会入定?会开窍?


“四禅八定”修完也不能完全掌握生死,但要了生死,必须经过四禅八定。


身体叫“感受”,心理叫“知觉”。当身心都空掉后,唯独正念存在,叫“觉知”。


 腿不麻、不疼,身心不存在了,唯独意识存在;有声音,但不去分别是什么声音,这就是一种定。


在夜深人静时,或纷乱的环境中走动,思想不住地去训练,都可入定。


“观想”是以心理影响生理,生理起变化,又会影响心理。

2
0
付款方式
×